机器还没代替工作就已经得罪全球半数人口?

然而,哈拉维也想到未来技术可能会变成男性主义的终极表现形式。

如果说当前的技术发展和趋势有什么启示的话,那她对于未来的设想还是比即将到来的现实要更理想主义。当前,中国、日本、美国等地打造的机器人大肆夸大了性别标签,有的国家在生产过于男性化的机器人杀手,有的则在做细腰肥臀的超性感人工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被性别化

开发商纷纷使用性别化的代词、声音或者其它特征来区分男性和女性机器人,反映出行业将机器人格化的趋势。但机器人为什么需要性别呢?这有什么用呢?专门用来探索和导航的机器人有胸部(比如NASA在2013年打造的Valkyrie)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这些时罗夫几年前就开始思考的问题,当时她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促使她去研究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有关联的机器人。她知道那些机器人模型能够应用于诸如战场的场景,但它们的设计选择却令她倍感困惑。“天啊,它们看起来都很像男人,”她想,“为什么它们的肩膀那么宽呢?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为什么要仿照人来设计呢?”

罗夫发现,DARPA的机器人被赋予Atlas、Helios、Titan等让人联想起力大无穷、勇敢战斗等特质(极度男性化的特质)的名字。悉尼大学的安德拉·凯伊(Andra Keay)2012年的一项调查研究了被用于机器人比赛的1200多份名字记录。凯伊发现,机器人的命名遵循性别刻板印象——那些迎合社交需求的机器人被赋予女性名字的可能性达到自动化工具的三倍。她指出,像Achilles、BlackKnight、Overlord和Thor PRO这样的男性名字“更多含有统治的意思,有这种意思的女性名字则不到一半。”

兰卡斯特大学科学与技术人类学教授露西·萨奇曼表示,对于一些设计师来说,性别化机器人成了“人工打造完美女性的男性项目”。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设计师去年4月展示的一个超像人类的机器人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名为“佳佳”,被网友们誉为“机器人女神”,“最漂亮的人形机器人”,“性感的佳佳”。

Sara机器人

去性别化

Sara则看起来不那么像人,至少她不是三维的。她只是一个手绘卡通。设计者有意不赋予其性感的形象,而是给她设计了普通的白领灰色夹克。她的刘海拨向脸部右侧,佩戴着方形眼镜,双瞳明亮。Sara是个机器人,会闲聊,会奉承,会表现得很腼腆,甚至会表现得很无礼——取决于她对你的解读。她被设计得不那么逼真,因而不会让人误以为她会有非常像人的行为。但不同于当下像Siri这样只能提供搜索结果、导航路线或者说笑话的个人助手,Sara能够了解你,能够捕捉你的社交信号,并相应作出回应。

Sara问坐在屏幕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学院博士后Yoichi Matsuyama,“可以跟我说说你的工作吗?”

Yoichi Matsuyama回复道,“我对个人助手有兴趣。”

在另一计算机屏幕上,研究人员能够看到Sara在“想”什么。通过电脑摄像头,Sara识别Yoichi Matsuyama的头部形状,跟踪他的面部表情变化(点头表示认同,微笑表示友好,眉毛弯曲表示有兴趣)。Sara发现声调的变化时会记录Yoichi Matsuyama的声音。她能够判断出自己已经跟他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他放松地开了个玩笑。

个人助手?“那很有趣——我觉得。”

2016年做出Sara的卡耐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学院主任贾斯汀·卡塞尔(Justine Cassell)说道,“Sara正变得有点活跃。”过去20年间,她一直在做机器人模型,希望它们将来会很好地融入社会。来自亚洲、欧洲和美国的许多人工智能机器人设计师都在尝试打造能够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智能技术。

卡塞尔在研究人种学(即分析人的姿势、行为、面部表情、反应和运动)8年后做出了Sara,之后又将那个知识数据库整合到她的机器人的个性当中。她发现,社交过程中的闲聊在人类建立起相互的信任上很重要。她还认识到闲聊可能也有助于人类和机器建立对彼此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