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末,廉价且普遍可获得的微芯片的出现颠覆了五角大楼控制技术进步的能力。现如今的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出自消费类电子企业,而非军方和先进的企业实验室的扩散效应。简而言之,一些公司既生产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也生产放在圣诞树下面的产品。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转移至亚洲,中国的公司和政府的实验室都对人工智能大举投资。
上月,当微软资深的人工智能专家陆奇离开微软,出任百度首席运营官时,再次突显了中国在这方面的进步。陆奇将负责该公司成为全球AI领导者的宏伟计划。
去年,开发出了Facebook的竞争对手、移动应用微信的腾讯公司成立了一个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并开始投资美国的AI公司。
中国进步迅速,使美国的军事战略专家和科技专家围绕中国究竟只是在模仿进步,还是在进行很快便会在该领域超过美国的独立创新展开了一场争论。
“中国领导人正在越来越多地思考如何确保自己在下一波科技浪潮中具备竞争力,”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8月,官方报纸《中国日报》报道称中国已开始研发具备“高水平”人工智能的巡航导弹系统。新系统似乎是对美国海军为了抗衡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日渐增加的军事影响力,预计在2018年部署的一种导弹的回应。
该导弹被称作远程反舰导弹,或LRASM。对它的描述是“半自动”武器。据五角大楼称,这意味着尽管攻击目标由士兵人为选取,但导弹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避开防御,并做出最终的确定攻击目标决定。
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海军研究生院(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的军事战略专家约翰·阿尔奎拉(John
Arquilla)说,中国的新武器体现了一种名为“远程战”的战略。该战略的理念是,通过打造由部署导弹的小型船只组成的大舰队,来攻击配备更大船只的敌人,如航母。
“他们发明机器时更有创意,”他说,“少量自动化就能让那些机器得到巨大的提升。”
在美国,中国会不会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上迅速赶上美国这个问题被热烈讨论,各方分歧严重。
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Andrew Ng)称,美国可能有些过于目光短浅和自信,理解不了中国竞争的速度。
“很多时候,中国和其他地方都在同时发明某样东西,或是先在中国发明出来了,后来传到了海外,”他说,“但美国媒体只报道美国的版本。这导致外界误以为那些想法是现在美国发明出来的。”
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的多核处理器,为中国设计。这台新超级计算机被认为是中国开始推动创新的广泛行动的一部分。
科大讯飞就是中国的进步在美国基本未获报道的一个重要例子。这家人工智能公司侧重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在多项国际语音合成和中英文文本互译比赛中获奖。
该公司自称正在与科技部合作,研发一款“人形应答机器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则表示,该公司在监控技术的研发上同政府关系密切。
“我们的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让它去参加高考,被重点大学录取,”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
相比于美国和欧洲的人工智能研发人员,中国科技工作者的速度值得关注。
去年4月,为了创建一个自动驾驶汽车公司,时任英特尔(Intel)中国研究院院长的吴甘沙离职,并开始组建一个由来自英特尔和谷歌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上月,这家名为驭势科技(Uisee
Technology)的公司在工作近九个月后便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在拉斯维加斯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进行了概念车的展示。
“在我们的汽车上的AI技术,包括机器视觉、传感器融合、计划与控制,全都是自家开发,”吴甘沙说。“每一行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