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姚耀东
2016年是主流科技公司迎接虚拟语音助理的发展元年,而近期在欧美持续走红的亚马逊Echo更是凸显了该趋势。涉及人工智能的主流科技公司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将成为人机互动的砥柱,同时也开始通过智能虚拟助理为切入点,布局他们的人工智能市场,如:苹果的Siri,亚马逊的Alexa,微软的Cortana以及谷歌的谷歌助理。
虽然智能虚拟助理技术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这些科技巨头都认为智能虚拟助理尚处发展期,未来智能助理发展的道路仍任重而道远。尽管如此,智能虚拟助理已开始逐步渗透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为了更佳有效的验证各家公司智能虚拟助理的性能,本文对四款智能虚拟助理分别进行了测试。由于缺乏标准化、体系化的方法用于评测智能虚拟助理的综合能力,因此,实验中选取了尽可能多的基本话题,以达到最佳的测试效果,包括:
出行
电子邮件
信息
体育运动
翻译
系统功能
基本知识
音乐
天气
日程
生活服务
基于这十一项测试条目,对四类智能虚拟助理分别提出常见的问题和指令进行测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测试所使用的设备:
Siri,测试设备为iPhoneSE
谷歌的助理,测试设备为Goodgle Pixel XL
Cortana,测试设备为ThinkPad X1 Yoga
Alexa,测试设备为Amazon Echo Dot
Note:尽管亚马逊目前已面向Kindle Fire平板推出Alexa,但在进行本测试前,Alexa尚未在Kindle Fire上发布。
为了更佳有效的评估各类虚拟助理的功能性,TalkingData从情景交互能力、知识库完整度、AI智能功能完整度以及第三方应用功能整合能力四方面对四类智能虚拟助理进行评估。
测试1:出行场景
(1)出行路径规划:从路径规划角度来看,谷歌助理的智能化能力最强。首先,从情景交互层面,谷歌助理与Alexa能够实现出行路径规划的全语音交互,语音交互具备实现上下文关联的识别能力;Siri和Cortana在该情景的交互上,无法实现上下文的关联,深度交互依赖于手动触碰选择。在功能的智能化方面,谷歌助理依托于谷歌地图的强路径规划能力,能够主动规划路径,并提供不同交通方式的路径与耗时;Siri与Cortana在语音匹配地址时通过模糊匹配,需用户二次确认才能进行后续的路径规划;Alexa虽然能够依托YelpData计算与目的地的距离及行车耗时,但不具备路径规划的能力。
(2)航班预订:谷歌助理在航班预订的功能上也最为完善。首先,在情景交互层面:谷歌助理与Alexa在语音交互均未实现上下文关联的深度交互,需要配合触碰操作完成交互。其次,在功能的智能化方面,谷歌助理通过整合Google Flights支撑用户查阅、预定机票的功能(主要依赖触碰交互);Alexa 虽然整合了Kayak的航班查阅功能,但预定功能尚未开放。Siri与Cortana未能语音识别航班预定的需求,其航旅出行的知识库仍有待完善。
(3)出租车预订:Siri、Cortana、Alexa均能通过交互较好的实现出租车预订功能。首先在情景交互层面,Siri、Cortana、Alexa均能与用户实现在目的地确认、车型选择、车辆预订的深层交互。其次,在功能方面,除了能够满足选型与预定功能,Siri、Cortana、Alexa通过整合的地图功能,帮助用户实现路径规划以及乘车成本的估算。由于谷歌助理未整合第三方出租车应用,尚不具备这方面的交互能力;在语义识别能力方面,也无法识别打车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