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风口」,先行者为什么是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公司也不例外,它们需要的是商业模式的迭代创新,需要在利用数据进行广告盈利这条路上,持续深化。

如果要让广告盈利的模式深入,可能有至少两种办法,一种是扩大流量范围,以前只有线上这些流量,现在可以将流量拓展到线下;另一种是将数据价值提升,比如说,过去的数据体系中,一个用户的单次点击价值10元,而有没有可能在新的数据体系中,将这个价值翻到20元。

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都是可以在原有的商业模式上持续深入拓展。作为搜索引擎公司,究竟是选择扩大流量范围,还是提升数据价值呢?

在进行深入的讨论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下人工智能产品是怎么一回事。

四、什么是所谓的人工智能产品?

人工智能这个问题太大了,聊复杂的技术问题不是我的知识体系能够cover的,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只聊人工智能产品。

在工程技术的世界里,认为大部分(或者几乎所有)的技术都是基于搜索技术建立起来的,而搜索带来的海量数据积累,又能够构建一套基于海量数据的数据统计分析,从而能够为一些应用场景下的关键决策带来指导和支撑,这种产品模型有一个通用的名词,叫做大数据运算。而那些基于大数据运算所做的几乎所有的场景化产品,都可以被称作人工智能产品。

举个例子来说,当一家企业积累了超过10年的行业数据,这些数据涉及交易、记录、财务、仓储、物流等等方方面面,普通的算法已经处理不了这种复杂的数据体系。此时,大数据可以有效地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在其中找寻到一些特殊的规律,譬如当运送货物的时间改变时,可能交易数量会产生翻倍的增长。这种通过大数据找到规律,然后加以辅助决策的输出,所构成的产品模型就是人工智能。因为人是不可能找到这种规律,也就不可能做出这种决策。

上面说的这种场景,只是非常浅层次的人工智能产品。在过去这些年,这种应用于企业层面上的智能系统通常被称作BI(Business Intelligence),其实已经在一些行业中陆续使用。在过去,BI还没有强力的大数据运算能力,因为十年前云计算还没有如今这么普及,想要进行大规模数据运算是需要依赖小型机或者那个年代的分布式计算的。

云计算的发展,使得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都变得容易,大数据得以存在于各行各业各种数据体系中,人工智能因此成为了一个火爆的领域。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一眼,什么是人工智能。

我们发现,其实就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对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得出可以指导具体场景下的决策和结果,这样的产品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人工智能产品。

无论从人工智能的交互模式,还是从其背后依靠的数据积累角度来看,人工智能通过搜索引擎技术成长起来都是顺理成章。微软的Cortana、小冰、百度的度秘,他们都是通过这种人工智能背后的技术达到其产品的输出。

押宝人工智能,不是选择而是必经之路

回到前面的问题,在广告盈利模式中,搜索引擎公司会选择扩大流量范围,还是提升数据价值呢?

我们再拿百度举个例子。

如果是前者,百度需要在线下流量中进行广泛布局,可是无论是外卖还是糯米,在线下的流量布局中都不成功,前者干不过饿了么、美团,后者干不过新美大。而且,单纯提升流量,无论从目前百度的积累还是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都不是百度的优势。而且要变现线下流量,百度还得有足够的支付入口,这一点还需要百度金融继续努力才行。

所以,百度的选择,只剩下提升数据价值。人工智能有机会帮助百度提升其数据积累的质量,让广告收益的价值提升,甚至深入到广告后的交易之中,极大提升其盈利能力。

从百度看其他搜索引擎公司,我们发现大家所处的境遇都差不多。

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数据来做的,那么也就说明无论是输入或是输出,人工智能都必须基于大数据来完成。在许多搜索引擎公司的调整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已经在寻求更多的外部场景接入,或者说场景拓展,来加深数据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