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仍一知半解 人工智能从故事到应用有多远

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人工智能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3月9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再次对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发表观点。同时,两会期间,包括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都表示公司未来将发力智能制造。不过,除上述力挺“人工智能派”外,互联网、制造业领域仍有众多企业大佬对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出了不同观点。人工智能到底为何物?为什么不同企业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不同?它将给国内企业带来哪些机遇,都给“老戏新唱”人工智能带来了诸多疑问。

人工智能“老戏新唱”

“人工智能是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只是一个工具,并不是人。”智能家居公司深圳欧瑞博电子有限公司CEO王雄辉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人工智能近两年炙手可热,今年两会期间几乎逢人必谈。然而,人工智能并不是新概念,它诞生于1956年,迄今已有60年的历史。然而直到现在,大部分消费者对于人工智能也仍是一知半解。王雄辉进一步阐述,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误解主要是不理解,人工智能主要来源于数据,通过大数据来重新塑造传统的制造业。

资料显示,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表示,人工智能的范围十分广泛,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组成,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具体到应用层面,人工智能出现在包括目前备受关注的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例如,通过产品与产品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外界的感知,智能空调可以感知到室内空气温度过低或者过高自动开启或关闭,类似的还有远程操控电热水器、电饭煲等等,这些正在通过手机端成为现实。

在工业制造领域,人工智能也往往和智能制造关联在一起。北京商报记者在3月9日开幕的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看到,目前包括海尔、美的、格力等企业,都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制造。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将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争取到2020年,全面实现无人化生产。

另外,在医疗领域,刚刚推出首款医生实名机器人的万物语连CEO马英杰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生实名机器人就是一款工具型产品,集合了人工智能、认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3.0核心技术,以“机器人”的形式,提供对话、看护功能和设备辅助方案,帮助医生完成院前和院后90%以上的重复性强、可替代的工作。

国内领军企业侧重不一

对于人工智能,中国领军企业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同时,各个领域在大力推广人工智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

在互联网领域,以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为首的巨头都对人工智能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腾讯集团副总裁、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姚星曾表示,腾讯有自己的AI部门,目前有30多个科学家,90%以上的人都是博士学历,来自哈佛、麻省理工、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腾讯专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和计算机视觉四个方向的基础研究,紧密围绕内容、社交、游戏三个核心应用场景展开,并将人工智能工具以API形式开放出去,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阿里巴巴则从2015年开始就在积极应用人工智能。2015年7月,阿里巴巴便发布了人工智能购物助理虚拟机器人“阿里小蜜”,而支付宝热线也早已实现了智能语音客服。去年,阿里云还与杭州市政府合作了“城市大脑”,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逐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