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达的百度岁月和百度AI的“无”恩达时代

2009年,在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于日本神户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吴恩达和Carol相识。Carol Reiley是约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双料博士、人工智能专家,曾就职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多项专利的拥有者,曾获”2016年硅谷最有影响力女性之一”称号。

吴恩达的下一章

这两日,某人工智能资讯平台在其专家群里发起的调查显示,比起“百度人工智能走向”,专家更关心“吴恩达本人及去向”。

有一种说法称,吴恩达可能会加入其妻子治下的Drive.ai。Drive.ai成立于2015年,主要利用深度学习来研发无人驾驶技术,成立以来已经获得了1200万美元的融资。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报道,Drive.ai在2016年4月获得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测试无人驾驶汽车的执照,成为第13家获准在该州测试无人驾驶汽车的公司。与之相比,百度在2016年9月初才获得该执照。

Drive.ai自动驾驶技术。

在2016年8月发布的Drive.ai一份官方介绍中,Drive.ai方面称,“我们正在研发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希望以此来从根本上重构人类、汽车与世界的关系。”

Drive.ai方面称,他们的目标是赋予汽车全面了解世界并在特定情形下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然后将这种判断传达给汽车之外的驾驶人员和其他人。

“我们将以更聪明、更有效率的方式来呈现感知、运动规划以及控制程序。我们的标注和注释数据的方法可以实现半自主学习。我们并非在一点点拼凑出汽车自动驾驶的技术,我们想从源头设计出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 Drive.ai方面表示。

吴恩达曾公开表示过对无人驾驶领域极有兴趣。2016年4月14日,在一次线上交流活动中,他曾透露,“我很幸运我之前做过几次无人车的项目。但是,这一次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前路如此的清晰,来让无人驾驶成为现实!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前路如此的清晰!”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吴恩达不会加入Drive.ai,因其在百度的工作涉及大量的无人驾驶技术,加入Drive.ai可能会违反同业竞争禁止协议。

另有一种呼声认为,吴恩达应该回到他曾任教的斯坦福大学,向全球顶尖人才教授人工智能。

2016年4月,吴恩达在《机器人,人工智能,还有机器学习会如何影响就业?》文章中指出,30年的工作经验因为人工智能而突然变得不那么有价值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我们有道德责任帮助这样的个人获取新的技能,追求新的机会。”

截至目前,吴恩达的下一步走向尚无明确消息。不过,吴恩达在接受MIT科技评论采访时说,他决定在一切都很顺当的时刻摆脱自己现有的角色束缚,希望能看到一些新的东西。

“我不知道自己会去做什么,但我想AI不只是给百度这样的大公司,而是给各类企业家都提供了很多机会,去推进基础研究。”吴恩达补充说,他计划去寻找一些其他的机会,来利用AI帮助人类生活。

“无”恩达的百度人工智能

可以预见的是,百度不会因为吴恩达的离开而在人工智能方面退缩。

过去一年,是百度全面奔向人工智能的一年。李彦宏200亿元押注O2O失利后,在2016年6月百度联盟大理峰会上,百度方面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是互联网的下一幕的理念,在同年9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更是声称“人工智能是百度核心中的核心”。

百度风投也于2016年9月正式成立,专注于人工智能,以及AR、VR等下一代科技创新项目,集中投资于早期项目,第一期基金规模将达2亿美元(约合13.4亿元)。

目前,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完成研发部门、实验室及产品等各体系搭建。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层面居世界领先位置。不过,百度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化、商业化在过去几年难言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前几年研发的人工智能产品百度无人飞行器、智能自行车DuBike、新的实体搜索入口BaiduEye等并未获得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