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汇医慧影获得有清华大学背景的水木易德基金的500万元天使投资。2016年10月,又获得蓝驰创投的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
“其实原来人们针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但发现没办法用起来,所以很多人都转去学计算机了。直到2010年左右,人工智能方面很多商业化的应用开始出现。所以原来在学校、科研院所做研究的人都出来创业了,公司里边反而没什么人懂这个。”柴象飞说。
“人工智能牵扯到算法,真正懂技术的人通常都是科学家类型的,所以现在看到很多科学家出来创业,这很正常。但仅仅专注于算法和技术是不够的,创业者要懂得结合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商业逻辑,还有要能吸引人才。能不能通过快速学习迅速培养起这些方面的能力,对这群科学家创业者来说很关键。”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创业者:商业与应用困境
学术和技术背景是人工智能创业者的强壁垒,也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短板。
“大家往往缺少对商业层面的重视,不太会发掘应用场景,想问题不是按照产品开发的模式先看有怎样的场景和需求。而是反向思考我的技术有可能满足哪些场景,这些场景是不是可以推广。”姚颂说。
深鉴科技为了解决这种反向思考带来的应用困境,团队基于FPGA芯片进行开发,以缩短试错成本。“如果创业者从头设计芯片,可能要花费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我们基于现有的PFGA芯片进行开发,形成产品的速度会快一些。然后通过跟客户的接触形成反馈进行更正修改,即使重新设计,成本也没那么高。”他说。
2B还是2C,是人工智能创业者要想明白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姚颂表示,做2C的生意形成最终产品,离客户和盈利都更近。如出门问问做了问问手表和问问魔镜,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针对安防监控行业,做了把摄像头囊括在内的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在事物发展初期,大家都希望能够把上下游都吃掉,因为找不到划分明确的接口。但三五年后市场逐渐清晰,大家会发现自己适合的领域,分工越来越明确,所以2B的平台也是一种选择路径。
“大家都想做2B的服务,但又发现赚钱还得做2C,然后很多公司其实是中间态。对于深鉴科技来说,还没到选择的阶段,因为我们的产品还没经过大规模的验证,公司主要还是打磨产品。”姚颂说。
语音识别领域的创业公司思必驰,则只做2B的技术服务。公司目前专注于智能车载、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领域的语音交互技术,主要客户包括小米、海尔、联想等。
思必驰市场总监龙梦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公司不做2C的业务是为了保持技术专注。“如果我们自己做了智能音箱,就相当于拒绝了音箱客户,自己的品牌又没有那么强的号召力。另一方面,2C需要单独的运营、硬件和市场团队,这方面的人力消耗不是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她说。
龙梦竹谈起国内语音识别领域的创业环境,她表示,目前这方面的创业公司有几十家。其中只有思必驰和科大讯飞,包含了从实验室学术研究到工业应用、产业应用和商业应用的全过程。科大讯飞的优势在于识别,如语音识别、方言识别等,应用场景丰富,包括教育、医疗、物联网等。思必驰的应用场景主要是车载、家居、机器人这三方面,优势在于交互。核心目的是让机器人懂用户的意思,帮助完成某件事或者给用户一个答案。
“其余大部分创业公司没有基层技术的积累,主要在做语音交互中的语义理解部分。大家都在说做得是自然口语交互,产品有多么人性化。但都说不出有什么技术是别人做不到的,这方面的同质化现象很严重。”她说。
据了解,思必驰仍没有彻底实现盈利,但收入在不断增长。龙梦竹表示,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企业盈利的都不多。“因为技术本身没有盈利模式,一定要嫁接在行业应用上。很多创业公司缺乏数据、经验和实用性,变现并不能很快实现。”
汇医慧影则试图用产业链的方式解决盈利问题,它的主要客户为医院、地方卫计委等。“很多医学人工智能公司会遇到的问题是,单独做一个点就不知道谁来买单。我们的特点是做医疗影像的全产业链,从底层云的架构到医生服务、数据服务、硬件结合等,提供阅片系统、IT系统、智能诊断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柴象飞说,而公司的另外一位合伙人郭娜曾任中国电信的销售总监,在争取2B客户方面富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