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在四大行的某一家银行里头我们做了一个基于图计算的品牌。通过图计算帮他们来进行风险的识别和传导的预测,大家都知道,刚才刘总也谈到了风险的识别,还有蒋总也谈到了风险,银行风险很大。我们做了什么事情,我们做了八种关系,包括股权的关系,包括担保的关系,包括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包括资金圈的关系等等这八种关系当中,我们去检索相应的关系圈。IBM的System G非常强大,我们原来做这样的一个关系识别,他们要一个月的时间做这样的关系识别,我们现在做到了只要分钟级就可以做关系圈的识别,而且我们这个关系圈原来做到6个就做不下去了,现在我们能够做到无限的,20个、30个,甚至上百个关系圈搭建。我们做的是风险传导的预测。在这个关系圈里头当有一个点出现违约的时候,它剩下的关系圈的其他的点什么时候会违约?它违约的概率有多大?就像一个苹果筐里头有一个苹果烂了,其他的苹果什么时候会烂掉?我们做了这样一个风险传导的预测。我们做的准确率在40的预测做到58.2%,基于这样的验证,我们马上会给他们进行这样一个产品推广,而且现在很多银行都关注这样的,对他们的传导预测能够非常地减少他们的损失。
第三个是决策,我们做了这么多,人工智能最重要的能力或者最关键的能力就是帮助人们做决策。
IBM认为现阶段人工智能或者认知计算更多强调的是辅助决策的阶段,我们会给你决策的建议,这些建议里有一个置信度,这个计算机系统、认知系统认为他的置信度有多少,我判断他多少是靠谱的。第二个是可追溯,就是我给你一个决策,相应的后面给你一个证据,为什么给你这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我会给你证据。人可以去看,我做这样一个决策证据背后的内容一二三四是什么,你觉得合理就采纳我的建议,如果不合理,请你做出自己的判断。所以这是一个现在叫辅助决策。未来当我们的认知系统更加智能,当我们的数据更加丰富,当我们的历史数据周期更长,当我们在监管方面不再那么严格要求的时候,或者我们更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希望未来计算机系统就可以帮你做决策。其实现在这样的一个自动驾驶就是计算机在帮你做决策,左拐、右拐、刹车不刹车都是计算机帮你做决策。未来面对商用的时候一定会有监管的要求或者法律的风险要去解决。
在认知决策里头,IBM做过什么?我谈一个案例,我们帮一家保险公司做智能理赔。大家多知道,尤其是寿险公司,一旦投完保之后出险,要理赔的时候其实非常复杂,大家都知道病种那么多,每个病都那么复杂,保险的条款,我也买过这样的寿险,看到后来我根本看不下去了,就因为朋友的关系我就买吧,我信任你。理赔专员其实也很难受,这么多病种都是很罕见的病,而且都是很专业,保险的条款什么情况赔、什么情况不赔非常复杂。所以这样的一个事情,第一,非常多的出险理赔的文档、检查的资料、医生的处方等等,一般复杂大病需要十年以上的员工才能做。这样人力成本的投入是非常高的。IBM通过沃森系统帮他们做智能的理赔,做两件事情:1,从非结构化的,从医院拿过来的医生开的处方单,开的诊疗的报告,我们把一些关键的特征信息抽取出来,包括了疾病的名称,包括的手术的名称,包括诊疗的结论,不需要通过人去录入,直接计算机系统就抽取出来,通过自然语言的理解,通过机器学习抽取出来。2,当抽取出来的这些特征放到规则的引擎里去做,做过保险系统的人知道,规则引擎只能解决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不能解决,需要人工去处理。IBM的沃森系统就把这些拿过来,他去读理赔的专案,拿过来申请材料,跟保险的条款进行比对,跟历史的案件进行比对,历史的案件里头哪些跟它相似,相似的案件赔了还是没有赔?没有赔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跟你这个相符合,这个拿过来了。IBM给这家公司做完之后,他们原来理赔的平均时间减少了40%,人员的投入减少了30%,原来有30%的人员,我们不能说下岗了,这家公司把这些人员拿去做别的事情了。刚才刘总说的,把北大、清华的人员拿去干别的是一个意思,他们把这些人拿去做别的。每年给他减少了1.5亿日元的指出。日本的保险公司没有那么大,对于中国的保险公司,现在我们已经在谈,TOP6的保险公司要把这样的一个认知理赔的方案从日本移植到中国本地,我想中国的量级,未来可以给这些保险公司人力的成本节省是有多大可以想见。这是第三个认知理赔所辅助决策的这样一个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