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咋用上AI技术?语音交互与人脸识别可试试

和语音交互不同的是,计算机视觉公司几乎都是向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而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相关产品。徐立对记者表示,目前技术能够做到单一视觉垂直领域准确度超越人类,但整体视频场景内容、物体识别,现阶段还没有达到人的标准水平,这就是为什么目前还未出现计算机视觉技术层面的消费级产品。

●中国的机会

以“智能语音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人机交互,以及以“人脸识别”为核心的智能图像识别,以及其背后所连接的智能家居、物联网和安防、身份识别场景,正逐渐成为AI商业化落地的主战常实现智能音响、人脸识别等领域的垂直应用,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也正在尝试更多的应用可能。

计算机行业分析师王商之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诸多优势,有望实现AI技术商业化运作在国际上的弯道超越。中国市场潜力大,人口密集大决定了个性化服务需求较大,另外人工智能有望代替众多重复性较强的低端劳动力。

“在数据业务场景方面,中国本身有一些先天优势,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多,不管做物体识别还是场景识别,科技企业都可以在各个场景当中获得一线数据;其次在场景应用实践上面,中国具备所有AI的应用场景,而且大环境勇于接纳新技术新东西;再者中国人工智能工程师级别人才储备足够多。基于这三个条件,中国人工智能其实是可以引领这个世界的。”徐立对记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王商之同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创业环境和机制不成熟、法律和政策监管尚未健全等在某些方面阻碍着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实际应用快速结合。

【消费未到投资先行 过去一周至少4家人工智能企业融资成功】

每经记者 张 斯 每经实习编辑 谢金池

资本是最灵敏的风向标,人工智能(AI)投资企业正在逐年增多。在过去的一周内,包括聚焦人脸识别技术的中国创业公司商汤科技、机器人公司Geek+、云脑科技、特斯联科技在内的多家公司相继发布了融资信息,其中商汤科技获得4.1亿美元B轮融资创下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单轮最高纪录。

多位投资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大数据的积累和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对我们的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而2017年有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商业化运用元年。

“人工智能+”成为新趋势

是什么让人工智能突然火起来的?几乎所有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答——“AlphaGo”。

人工智能此轮产业浪潮的发展迄今已经经历了5年的时间,风险投资机构蓝驰创投从2012年开始关注人工智能领域。当时他们得出一个结论: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大数据,大数据的基础是云计算,这个事情其实急不得,要先解决的是数据和底层云计算平台的问题。

蓝驰创投执行董事曹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前阵子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乘坐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开上五环,这是一个行业信号。自动驾驶技术已通过实际操作交付出来,说明围绕技术的积累,目前已经可以展开多场景的应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到了商业爆发的临界点。

联想之星投资经理王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谈到了上述商汤科技融资案例。在他看来,商汤科技的高融资来自公司大量的落地应用。早期进入该领域的商汤科技对行业认知能力强,在积累了大量运营数据后,其对应用场景的落地想得非常清楚。

联想之星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主要投资机构之一,其早期投资的旷视科技、思必驰两家公司,如今均有望成为计算机视觉以及语音识别领域的独角兽潜在公司。

上述两家投资机构只是庞大投资网的缩影。今年3月人工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领导层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发展技术。国内百度、阿里,腾讯,国外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微软等IT巨头都将人工智能视为下一次技术革命的突破点,并投重金加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