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锡安
2017年7月15日于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媒体未来科技峰会得到业界极大关注。本次峰会主题为“新生”,意为整个互联网行业从过去两年的沉寂中逐渐复苏,大公司加速变革、独角兽层出不穷、年轻创业者奋起追赶,互联网正在重生,新生活和新科技带来新未来。
本届网会重磅嘉宾云集,在上午场主论坛,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张首晟, IBM大中华区CTO、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阳光媒体集团创始人杨澜,科沃斯董事长钱东奇,创世伙伴资本主管合伙人周炜,高通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侯继磊等嘉宾的分享精彩迭出,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影响从不同角度做了探讨。
由于现场观众众多,上午主论坛尚未开场便座无虚席,甚至在开场后,主会场门口一度被观众围到水泄不通,热情可见一般。
张首晟:十年间按摩尔定律增长的计算能力导致人工智能时代到来
被导师杨振宁评为“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的著名物理学家张首晟表示,人工智能有三大支柱,分别是计算力、大数据和算法。十年间按照摩尔定律增长的计算能力,将原本不可能进行的计算都变成了可能,这也导致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他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上有很好的机遇,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数据、数学和科学领域的众多人才,以及中国能够利用人工智能的爆发来投资材料科学和数学算法领域。就大数据来说,中国在大数据方面显然有很大优势。同时人工智能也需要在物理材料上做大的推进,自己希望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发展,把中国的基础科学大大往前推进。另外,人工智能在算法上需要数学方面优秀的人才,中国在这方面的确是有非常好的人才。
同时张首晟也指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要建立好两个桥梁的作用,一个是把学界和企业界连接在一起,一个是把硅谷和中国连接在一起,自己愿意在这个领域起到桥梁性的作用。
不过他仍坦言目前人工智能的算法研究仍处于简单的模仿时期,是通过神经网络在模仿人类大脑的每个神经元;而在人类理解大脑工作的数学原理之后,就能设计出来更好的算法,这些算法不一定是大脑能够实现的,但是却可以比大脑做得更加好。
沈晓卫: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跨领域创新
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认为,人工智能将会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生活的世界。而作为在大公司负责管理研究的人,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需要怎样的人才,“今天的领导者需要很好的技术背景,这是毫无疑问的,包括很好的行业理解,包括构建很好的团队。还有就是要构建很好的商业感觉,这两者怎样平衡;另外一个维度是你如何用宏观的、前瞻性的把控,与此同时还要有执行能力,不但要能去夏威夷开国际会议,也能去西三旗见客户,需要新型复合型人才。”
二是要明白,做这样的研究院的机制是什么,比如经费方面,如果经费百分之百是总部给你的,那可能你没有动力做创新,“我个人认为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在人工智能改变生活、改变行业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做跨领域的创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杨澜:希望人工智能帮助人类提升生命品质
杨澜这样谈到自己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一方面,她希望人工智能帮助人类提升生命品质,比如残障人士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延展感知能力;另一个角度来说,杨澜还是想让人工智能保留它的一点神秘性,“将来有一天最了解我们、最心疼我们的居然是一个人工智能,我觉得那是很悲哀的一天,我还是希望我们人类的伴侣之间有最深层的情感连接。”
所以,杨澜不希望人类的感情最终变成算法,她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作为一种工具可以延展智能、作为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能力,但不希望、也不相信它会在可预见的未来替代人类更重要的一些能力,比如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