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本田制造了“阿西莫”机器人,它可以表现出与人类类似的某些功能,并拥有基本的智能水平。这是一种几乎与人类相似的实体,它是最早出现或模仿人类互动的技术之一。
就在第二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推出了一部名为《人工智能》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编程制造的男孩体验人间情感的故事。这是人工智能进入流行文化的首批例子之一,世界各地的观众突然意识到,科技正进入他们的家庭。
在科技泡沫破裂、市场在千禧年到来之际陷入疯狂之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2004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挑战,创造出一种可以在沙漠中行驶150英里的自动机器人。这为人工智能游戏打了另一只强心剂,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开发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感兴趣。然而,这项技术很费时费力,需要很多硬件,却又收效甚微。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人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及其潜力持乐观态度。
“人工智能将在2029年左右达到人类的智力水平。再进一步说,比如2045年,我们将把人类文明创造出的人类生物机器的智能翻倍,也许是十亿倍。”——雷·科兹威尔(作家兼创始人,奇点大学)
然而,像史蒂芬·霍金这样的天才却公开反对人工智能,反对它进入现实世界。他曾说过,“完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意味着人类的终结。它会脱离控制,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人类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之竞争,并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二、今天的人工智能世界
如今,每一家科技公司都决心尽快将人工智能引入主流。谷歌的拉里·佩奇对这项技术持乐观态度,并希望将其商业化。他之前曾说过,“人工智能将是谷歌的最终版本。最终版本的搜索引擎可以理解网络上的一切。它会确切地知道你想要什么,它会给你正确的选择。我们离这一天还很远。然而,我们可以逐渐朝这一方向努力,这基本上就是我们正在做的工作。”
像艾伦·马斯克这样的人则对人工智能背后的危险更加警惕,他们无法想象一个自动机器人如何能够毫无问题地处理所有的工作量。
马斯克说:“人工智能(我不是指狭义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除非你直接接触过像DeepMind这样的公司,否则你不知道它的发展速度有多快,它以接近于指数的速度增长。少则五年多则十年,存在着发生极其危险事情的风险。”
目前,人工智能刚刚进入发展的早期阶段,小公司和部门都在生产让消费者受益的规模化产品。Facebook、谷歌、苹果等公司已经开始在某种程度上使用人工智能,以确保用户在使用他们的设备时获得更好的体验。
就连政府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权衡,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评估利弊后,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了人工智能。他说:“我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看到了专门的人工智能,从医药到交通,再到电力的分配,它承诺创造一个更高效、更高效的经济……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我们必须在不裁员的情况下找到解决办法。它可能会加剧不平等。也可能会压低工资。”
人类的工作动力可能会永远改变,我们需要承担巨大的责任,想好如何培训数以百万计被人工智能抢走工作的人,因为他们的工作只需人工智能便可以更高效地完成。
威普罗首席技术官KR·桑格认为,企业正迅速投资于人工智能领域,这样他们就不会在下一次大浪潮冲击世界的时候被甩在后面。他说:“所以,就像对待所有新颖奇怪的事物一样,普遍的看法是,被甩在后面的风险远比保守观望的好处要大得多,但同样也要可怕得多。”
三、拥有情绪的人工智能——这会是未来吗?
就人工智能的质量和社会接受度而言,仅在2017年就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从沙特阿拉伯提供机器人“公民身份”,越来越多的人和权力机构正在允许人工智能融入日常生活。但这条路通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