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英特尔发布了其2012年最后一个季度的财报,这份黯淡的财报唯一亮眼之处是数据中心业务部门的营收达到了2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而该公司最核心的PC芯片业务营收在这一季度下滑了6%。
同一天,戴尔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办的开放计算峰会上展示了其专为数据中心客户打造的64位ARM服务器。戴尔公司首席架构师兼技术专家Jimmy Pike称,“我们将在基础设施中使用规模庞大的ARM服务器,这种情况可谓前所未见”。
时间再向前倒回一个礼拜,百度公司在中国展示了全球首个ARM架构服务器规模化应用的案例。种种迹象表明,ARM与英特尔正在服务器领域短兵相接,尽管目前ARM目前尚不能对英特尔的主流市场造成威胁,但ARM已经找到了曲线突破英特尔防线的方法,业内人士表示,硬件角度ARM带给英特尔的威胁并不大,对一家独大的恐惧才是ARM获得众多支持的原因。
ARM、英特尔将上演数据中心攻防战
英特尔目前仍是全球最强大的半导体生产企业,在其用数年的时间将AMD在PC市场的发展空间彻底压制住后,ARM却凭借低功耗和低价格等优势在移动市场上将英特尔远远甩在后面。尽管英特尔奋起直追,但仍未能对ARM形成挑战,而ARM亦试图进入英特尔已取得优势的PC和服务器市场,两家公司的攻防战将是未来处理器市场最受关注的一场战争。
两家公司的运营模式完全不同,ARM采用技术授权模式向第三方提供基础设计,德州仪器、高通、三星电子和其他使用ARM芯片的科技企业只向ARM支付很小一部分授权使用费就可以自行改进生产。而英特尔不仅将研发、生产一手掌控,还掌握着PC领域最大的话语权,占据了整个产业链利润的最高点。
2013年是两家公司相互试探,制定策略的一年,两家公司均不约而同的将进军对方市场的重头产品(ARM的64位芯片、英特尔22纳米制程芯片)上市日期定为2013年年底,这意味着双方均有足够的时间在对方的市场里寻找突破口和合作伙伴,亦有足够的时间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防备对方的偷袭。
很少有人意识到ARM正对数据中心这一领域的兴趣远高于消费类PC市场,尽管微软推出了支持ARM架构的Windows RT,但争夺个人和商业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市场潜力却太小。全球PC市场正在逐步下滑,在王者英特尔PC业务的营收及利润双双下降的情况下,选择数据中心这一领域作为突破显然更符合ARM的利益。
ARM战略推演:扬长避短 切入存储
在百度公司展示的全球首个ARM架构服务器规模化应用的案例中,ARM服务器的核心工作并非高强度的运算,而是存储。据百度内部人士透露,这一项目得到了ARM公司和Marvell公司的有力支持,因为其符合“ARM公司对其服务器市场未来发展的预判”。
事实上,今天主流的服务器应用均为64位应用,而ARM架构的CPU目前仅为32位,ARM的64位芯片要在2013年底推向市场,此外,在高性能运算环境下,ARM目前仍难以与英特尔竞争,选择存储服务器作为切入点,ARM在功耗上的优势能够最大的体现,同时规避了运算能力和32位处理器的弱点。
CBSi企业解决方案中心首席分析师张广彬向腾讯科技表示,ARM的这种策略远未动摇英特尔的根基,只是挑战了英特尔志强处理器在存储这一相对边缘市场的地位。而在诸多需要高性能运算的场合,ARM尚无力对英特尔形成挑战。
一位英特尔工程师向腾讯科技表示,百度的例子确实体现了ARM在当前环境下最好的工作模式,但他同时强调,百度和Facebook等互联网企业的数据爆炸和多种云服务使其对存储有了更多的定制化需求,而大多数客户既无如此多的存储需求,也没有百度那么强的技术协调能力。
这位工程师承认,在目前的情况下,ARM发力存储确实是找到了英特尔的软肋。在2014年64位ARM处理器上市之前,这种战略有助于ARM在数据中心领域建设自己的生态环境。
英特尔解围之惑:硬件还是人心
尽管目前ARM尚未在服务器市场对英特尔形成直接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英特尔高枕无忧,事实上包括英特尔的下游OEM厂商在内,对ARM进军服务器市场都持支持态度。一个很现实的因素是,移动市场上ARM将更多的利润留给了下游手机厂商,而英特尔和微软则把持了PC市场上最高的利润。
除了戴尔早早宣布对ARM新一代X-Gene 64位ARM服务器表示强烈支持外,惠普亦对ARM表示了相当程度的好感,惠普甚至预测,到2014年年末ARM将拿下15%的服务器市场份额。在ARM展示了64位处理器后,越来越多的软件厂商也开始为ARM摇旗助威,RedHat、甲骨文、Cloudera和思杰均已宣布将为ARM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