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渐 Intel如何破解ARM包围之势

  避短:补齐低功耗短板方能解决后患

  这里所说的避短,不是回避短处的意思,而是避免的意思,只有避免对方在自己的短处方面下手,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后患的最佳方法。说到英特尔处理器的短处,相信很多人都会知道是低功耗。英特尔在发展的路线上,一直强调的是高性能,而在低功耗方面则并没有优势。

  从目前来看,ARM处理在低功耗方面的确领先一步。由于架构的不同,ARM处理器的面积更小,能够在机位里加入更多的数量,其低功耗技术甚至可以做到不用风扇,这样就为数据中心在冷却方面成本大大降低。

防“微”杜渐 Intel如何破解ARM包围之势?

  低功耗是ARM处理器的最大优势(来自ARM官网)

  不过还好,目前ARM处理器在企业级市场并没有成型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一切还是个未知数,而且成型的产品最早要到2013年底才能上市,甚至更晚。

  相反英特尔也意识到自己在低功耗方面的劣势,并在2012年底就推出了低功耗市场史无前例的功耗最低仅为6瓦的Atom微服务器处理器。而且那时候离ARM微服务器处理器发布的推出时间还有大约一年多的时间,英特尔还可以抓住这段时间在市场上去完善其产品和解决方案。

  编辑点评:未来,企业级用户成本控制意识的将会越来越强,更低功耗、更加节能的处理器将是市场发展的大方向。处理器供应商必须更加想兼顾性能与低功耗的结合才能站稳市场。英特尔若想继续稳固自己的处理器市场,必须补好其在低功耗方面的短板。

  英特尔除了要在产品完善上不断上下功夫,还要抓住一个影响整个微处理器市场发展的重要东西——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并不同于产品技术方面一样是由一方面决定的,其由一个人、一个厂商很难完成。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发展、适应逐渐形成的一个处理器发展的生态圈。

  生态系统:处理器赖以生存的生态圈

  说到生态系统,这是英特尔一定要抓住的优势,相比于尚没有成型的处理器产品的ARM,英特尔在处理器市场已经摸爬滚打了十余年时间。在这期间,英特尔与IBM、惠普、戴尔以及中国的联想、华为、浪潮等等厂商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这是其在硬件方面的成就。在软件方面,英特尔也在这十多年的发展中与多家厂商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都是ARM无法可比的地方。

防“微”杜渐 Intel如何破解ARM包围之势?

  华为是英特尔长期合作伙伴

  相比于英特尔的老练,ARM在企业级方面可以说还是个新手。虽然在移动市场上其所向披靡,但是如果照搬移动市场上的东西是很难成功复制到企业级市场。这也是为什么ARM拉拢原本跟英特尔站在一起的AMD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弥补其在服务器市场上的生态系统上的缺陷。

  AMD在服务器市场一直扮演千年老二的角色,但是其在服务器领域也是积累的相当多的成功经验。其拥有广泛的知识产权组合并且有着与原始设备制造商、原始设计制造商和独立软件开发商合作的经验,这都将弥补ARM在生态系统上的缺憾,AMD将帮助ARM开发更灵活、更节能高效的计算解决方案,为进军数据中心做好准备。

  编辑点评:ARM拉拢了AMD来弥补其在生态系统方面缺陷,但生态系统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才能够形成并完善的东西。而且目前宣布支持ARM的很多公司也并不一定是真心支持ARM,这主要是这些公司为了避免英特尔一家独大的垄断。英特尔则需要抓住其生态系统的优势,消除合作伙伴的顾虑,完善自己的发展。

  前面我们提到的内容都是让英特尔如何“强身健体”,那除了拥有足够的资本,其实英特尔要有一个发展的动力,那么我们就来谈谈一直敦促着处理器快速发展的摩尔定律吧。

  励精图治:需放下身段维系摩尔定律

  毋庸置疑,摩尔定律的是辉煌的CPU历史的幕后英雄,说CPU=摩尔定律+铁矿石+沙子也不为过,然而近年来随着芯片技术的放缓,很多人开始对摩尔定律的提出了质疑,认为摩尔定律将很难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