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vell甘卫宁:新的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在第五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见到Marvell大中华区系统与解决方案首席规划师甘卫宁,是源于他在这次大会上的演讲《Mavell的公共云洞察-Web 2.0数据中心》,作为一家以提供通信和存储领域控制芯片为主的半导体厂商,Marvell为何会去关注公共云市场的发展?又如何从一家半导体芯片供应商的角度看待Web 2.0数据中心?而作为Marvell大中华区系统与解决方案首席规划师,甘卫宁又会有什么样的公共云洞察?这些话题,引发了现场数百位听众极大的兴趣。

  不过,在回答上面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简略介绍一下人们对此发生兴趣的背景:数据中心正在迎来的ARM浪潮与云时代的数据中心变革。

  今年2月,ARM架构的服务器商用进程被Marvell和百度快速推进,百度在全球首次商用的ARM架构服务器中,采用了Marvell ARM芯片组,由Marvell四核ARMADATM XP系统级芯片构成,其中包括ARMADA XP CPU、Marvell存储控制芯片、Marvell 10Gb以太网交换芯片。相较于之前的X86架构服务器,Marvell平台在2U机架内将存储容量提升至96TB,并将TCO降低了25%,同时性能得以提升满足百度的需求。

  百度的这一举措被认为是ARM全面进入数据中心的号角,虽然此次百度设计并实施的ARM架构服务器严格意义上来说仍然是一台“存储服务器”或称“存储系统”,但百度全新的服务器架构设计、ARM架构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ARM架构与百度数据中心需求的密切结合,正逐步证明ARM架构在数据中心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这或许是改变长久以来ARM架构在数据中心内主要存在于通信与外部存储系统的应用模式,并使得ARM进入服务器,甚至是计算平台。

  与此同时,当百度联合多家业界互联网企业开始其天蝎计划,并对外宣布的伊始,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通信系统形态的变化就已经不再是什么摸不到的“未来”,而是即将真真正正出现的改变。

  从天蝎计划来看,一方面,数据中心的形态将发生显著改变,这是一个从“物理集成、共享电源风扇”到“高速全互联,共享总线”,再到“可重组部件”的三个阶段的数据中心设备演变过程,这意味着从现有的以Rack、服务器设备节点,到整机柜为一个物理节点(使用软件透明的去配置、组合从而变成若干个计算单元),再到动态模块添加的数据中心搭建和配置模式。

  另一方面,系统级供应商,IBM、惠普、戴尔或是浪潮和曙光等等传统意义上服务器厂商的重要性将显著下降,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业务经验和需求,设计出适合自己应用模式的数据中心IT基础架构,使用合适的芯片、组件(如硬盘、闪存卡、风扇等等)及架构,搭建出属于自己的“服务器”、“存储”、“网络”和“安全”设备,并通过自主设计的软件下探到甚至一块盘、一颗CPU的颗粒度进行“与业务紧耦合”的数据中心资源池化配置。

  这也就意味着,如Marvell这样的半导体厂商——我更愿称之为组件商——将获得极为珍贵的发展机遇:就像Marvell与百度的合作那样,这将是组件商第一次真真正正对接最终用户,就像“软件定义数据中心”那样,实现“最终用户定义芯片”,对于Marvell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但机遇也同样,甚至更为巨大。

  在了解整个业界所发生的变化与变革,以及Marvell这样的半导体厂商所处位置的不同之后——基于这样的背景知识——甘卫宁所带来的《Mavell的公共云洞察-Web 2.0数据中心》的演讲也就显得更具现实意义,而在他演讲之后,DOIT记者也与甘卫宁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其中也包括萦绕在不少人心头的那个疑问:ARM厂商们(或者说半导体厂商)将在未来的数据中心及最终用户的IT平台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公共云中蕴藏新机遇

  在演讲中,甘卫宁认为,传统的、复杂的数据中心环境在公共云时代正变得越来越捉襟见肘,以传统的硬件系统、操作系统、软件平台三者为核心组建的数据中心,依靠于像是IBM、EMC、思科这样的计算、存储与网络厂商,但在公共云时代,这三者的交集出现了空白——这被甘卫宁称为“Vanity Free”——成本与灵活度难以达成最终能够妥协的市场。

  “厂家相互之间的差异化给厂家带来很多价值,但并非能解决数据中心需要的核心的一点东西,在新的理念之下,产业结构有新的变化。最终,数据中心中间的环节——系统产业——在陆陆续续的走出来,逐渐在消失。半导体供应商、代工厂、开源软件、内部的平台开发,正在慢慢崛起,来支撑数据中心,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白牌(White Box)数据中心模型。”甘卫宁认为,这正是Marvell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