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SSD到全闪存阵列的革命

  全闪存阵列,顾名思义,就是全部采用SSD盘构成阵列。但从磁盘阵列,到全闪存阵列,并不仅仅是用SSD盘替换磁盘这么简单。

  全闪存架构需要从新设计

  SSD与磁盘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I/O的读取速度。从数据上看,普通硬盘读取速度大概是100M/S左右,相比固态硬盘是250M/S;但不意味着SSD盘读取速度只是磁盘的2.5倍,因为的读取速度是指连续数据的读取速度,鉴于硬盘有寻道时间开销,SSD没有,因此综合考虑,SSD读取速度要达到普通硬盘7~8倍以上。

  从盘上升到阵列,不是SSD替换磁盘这么简单。

  磁盘阵列的基础是磁盘,由于磁盘存在寻道时间开销,所以非常不擅长处理随机I/O,因为过多寻道势必影响阵列的性能。所以,磁盘阵列设计的核心就是尽可能处理连续I/O。

  与之相比,SSD的优势是延迟低,但SSD不耐擦写,经过数千次擦写之后,就不能再使用。扬长避短,全闪存阵列设计要尽量避免对SSD多次擦,而不是想尽办法让阵列处理连续数据的I/O请求。

  用SSD对磁盘进行简单替换,对于全闪存阵列来说,无异于削足适履。对此,需要用户提高认识。性能只是全闪存阵列重新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快照、克隆(复制)、精简配置和重复数据删除等功能的实现,虽然这些在磁盘阵列中已经非常成熟,但同样的规则和限制并不适用于全闪存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