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High和Low,只有适合不适合

  都在说用户继续使用Power就Low了,还由此引发了一场论战。所谓High和Low,就像给孩子贴标签,我觉得不值得提倡,道理很简单,因为没有考虑孩子的需要。

  以前IBM经常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处理来自内部的竞争,如何防止System P(Power系列)和System X(x86系列)的左右手互搏。记得IBM一位资深产品经理说过,其实用户搞得很清楚,用户觉得这不是问题,他们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用AS400和RS6000(AS400和RS6000后来整合为System P),也知道什么时候该用x86。

  为什么用户如此先知先觉,其实不是他们比供应商更了解技术,而是他们更加了解自己。很多时候,用户并不是白纸一张,有很多的历史经验传承,或者说是包袱,会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并不单纯由技术来决定。互联网企业是特例,它们几乎没有任何包袱,追求创新,注重成本,因此走出了一条新路。

  互联网企业经验值得学习,但也需要兼顾行业的特点。从技术上来说,互联网企业所采用的是一种分布式的处理模式,借助集群,也就是横向扩展(Scale out)来应对业务规模的拓展,实质上也是并行计算的一种方式。这种模式对于单个节点的可靠性、稳定性要求不是特别高,主要是借助软件技术来弥补单个节点的问题和不足。从集群规模来看,国内最大的集群有5000台服务器,全球最大的集群Facebook,可以达到1.4万台。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x86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无论从成本、性能看,都比较适合。与之相比,传统行业/企业更多采用集中式的处理模式,主要依赖硬件本身的处理能力,也就是所说的纵向扩展(Scale up),通过多路处理能力来应对业务发展。纵向扩展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购买硬件授权。与x86相比,在纵向扩展方面,也就是多路处理器并行计算方面,Power优势明显,技术也更为成熟。目前IBM能够提供多达96路Power 8处理器,每处理器12核心的处理能力,与之相比,x86目前仅做到8路处理器,每处理器10核心处理能力,线程数上也远比不上Power。

  鉴于需求特点和要求有所不同,很难说哪一种方式更好。相对而言,Scale out硬件成本较低,但对软件能力要求较高;与之相反,Scale up硬件成本高,但对软件能力要求会低一些。因此对于Scale out还是Scale up的选择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能力。

  如今,Scale out似乎占据了上风,我想主要缘于互联网企业的成功和示范效应。但对于传统行业企业来说,从原有的Scale up迁移到Scale out,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行业企业更多采用公有云服务开展新业务,那么未来,公有云和内部私有云之间势必会存在一个混合云的过程,而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

  有业内专家指出:公有云列车,上去容易下来难!几乎下不来。对于互联网初创企业来说,公有云是一个孵化器。但对于传统行业/企业来说,远没有这么简单,原因在于传统Scale up这个包袱!应该说,把Scale up称为包袱并不合适,因为并不是只有Scale out可以迈向成功,Scale up也是一条成功之路,而且是已经被广泛验证的。所谓敏捷、弹性等,并非Scale out的专利。

  所以总体来看,没有一个所谓的High和Low,只有适合不适合,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