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大量数据,进而对网络结构产生巨大的压力。这些年,各种“计算”层出不迭,网格计算、云计算、雾计算、霾计算、边缘计算…即便身处ICT行业,也很容易被这些不同的计算搞的云山雾罩。
那么它们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有何意义?彼此间又有哪些区别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盘点。
1
云计算
什么是云计算?维基百科是这样解释的:云计算是基于网络提供的按需的、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以及其他资源。这种方法很像是自来水的供应,人们只需拧开水龙头就可以使用提供的资源,而不必自己去建立一个大而复杂的管道。
从计算方式上来讲,云计算是云+端的模式。用户的个人智能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到云上,从而与云端的“云”共同形成一个综合的平台,客户端可以是多样的,它既可以是电脑、平板,也可以是手机,甚至汽车等。
云计算由来
早期的每一个网站背后,都有一台服务器。后来,上网的群众越来越多,服务器开始吃不消了,为了能让网站正常运行,不得不用更好更多的服务器。
但事实上这样的效果并不好,过度繁重的结构加大了网站设计和构架的难度,而且越是复杂的系统越是不稳定。有可能一个出问题,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就彻底挂掉。
人们想,那我不用这么乱七八糟复杂的系统,上一个极其牛逼的服务器不就好了?可是,太贵了……
于是人们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所有计算资源集结起来看成是一个整体(一朵云),每个操作请求都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割成小片段,分发给不同的机器同时运算,每个机器其实只要做很小的计算就可以,哪怕是很落后的机器都能轻松完成。
云计算把用户的任务请求做除法,一个请求进来,我们把它变成许多个小任务段,最后汇总出去给用户一个完整的结果。
云计算发展
云计算这个词最早来源于2006年8月9日,在一次搜索引擎大会上,Google首席执行官Eric Schmidt首次提出了“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这一概念。
虽然是由Google最先倡导,但是真正把云计算用于大规模商用的公司是亚马逊,并且早在Google提出云计算的概念之前,亚马逊于2002年就推出了Amazon Web Service服务产品。
十几年前亚马逊还只是一个线上书店,远见卓识的CEO要求亚马逊必须提供一个基础平台,所有团队的程序模块都要以通过 Service Interface 方式将其数据与功能开放出来。所有的 Service Interface,都必须从骨子里到表面上设计成能对外界开放的。团队间的程序模块的信息通信,都要通过这些接口。
经历数年的演化,这套基础平台(AWS 前身)不仅很好的服务亚马逊自身,还为以后的 AWS 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和产品基础。和双十一类似,亚马逊也有 Black Friday 等促销节日,促销时的流量比平常高出数倍乃至数十倍,所以亚马逊购置了大量的服务器等 IT 资源,当促销过去后,这些 IT 资源多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严重的浪费。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 IT 设施,亚马逊开始将这套平台(AWS)对外开放,允许小企业和私人租用亚马逊的计算机来运行它们自己的应用。随后,亚马逊在云业务方面的商业成功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收入年年创新高,成为业界的领头羊。而亚马逊在云计算的服务产品也成为其它云计算服务商的效仿对象。
到2008年,几乎所有的主流IT厂商开始谈论云计算,这里既包括硬件厂商:IBM、HP、Intel、思科、SUN等;软件厂商:微软、Oracle、VMware等;互联网公司:Google、亚马逊等;以及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AT&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