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年度策略:在长期成长趋势下,把握行业性经营拐点机遇

产业长期发展空间广阔,具有极强的α能力: 政策端: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需求端: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 技术端:创新层出不穷,ABCD方兴未艾; 模式端:数字要素有望创新商业模式。 2023年计算机行业基本面迎来经营拐点,有望戴维斯双击: 收入侧:疫情缓解和信创推广驱动行业收入增长边际向上; 费用侧:2022年人员扩张放缓,预计2023年费用端改善,利润呈现剪刀差; 估值与资金配置:均处于历史低位区间。

 

1、产业长期发展空间广阔,具有极强的α能力

 

1.1、数据看过去:计算机产业(软件和服务)持续成长属性明显

 

IT产业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软件服务贡献更加明显。2009-2020年全球IT总支出的复合增速高于全球GDP 的复合增速,其中软件和服务支出的复合增速高于IT总支出的复合增长,尤其是软件支出,增长更为明显。无论短期(1-3年)还是长期(7-10年),计算机A股上市公司毛利复合增长超过20%的公司数量占比总体均稳定在 25%左右,也体现了较强的成长属性。

 

1.2、数据看未来:计算机产业(软件和服务)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根据Gartner预测,全球和中国未来IT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依然是企业软件和IT服务,而相较全球,中国IT支出当前主要 投入于基础设施相关方向,而软件和服务的投入力度明显不及全球平均水平。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对GDP贡献将从2020年的7.8%提升至2025年的10%。 假设GDP按照5%的复合增长,即意味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在2020-2025年间将实现10.3%的复合增长。 根据《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将从2020年的8.16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4万 亿元,年复合增长为11.4%。

 

企业选择数字化转型的原因: 数字化转型可以降本增效,一定程度上规避发展风险。过去数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很多企业都处于高速成长阶段。 但在经济增速减缓、市场增长空间见顶、人口红利消退、企业数量大规模增加以及对商品的要求不断提升等多种背 景下,原有的粗放式增量发展思维并不适用于存量市场的竞争。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内部管理,从内部挖掘潜力, 是企业有效规避这一风险的重要方法。 数据的价值开始凸显,可打开企业增长新风口。企业的数字化不仅在于内部管理的数字化,其业务运营的数字化也 带来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通过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数字化营销、用户画像、数字化决策等手段,企业实现了 数据的价值化、资产化,业务可获得全新的发展。

 

目前,各领域规模较大的国企和央企已率先公布了数字化转型规划,宣布了集团下一步重点发力的改革方向,随后各 行各业众多企业也都开始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并迈上了转型的道路,开始寻求转型改革,提升企业效率,降低人力、 时间、精力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等。

 

2、2023年基本面迎来经营拐点,有望戴维斯双击

 

2.1、疫情阶段性影响计算机板块业绩

 

2011-2021年A股计算机公司的营收、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基本都保持在15%-20%上下的增长区间,2020年开始的疫 情对基本面阶段性产生了影响,招投标和验收节奏的拉长影响了订单和收入确认,人员费用的刚性增长则进一步加大 了利润下行压力。近半年以来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与措施不断优化宽松。从6月27日发布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开始,我国疫 情防控政策开始不断优化。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12月7日,国务院 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10条”),疫情防控措施持续 优化; 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防控措施进一步 放松。

 

疫情防控政策转向短期带来社会面活动承压,但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恢复。2022年11月以来,国家陆续推出疫情防 控“二十条”与“新十条”政策。由于相关政策发布之时国内正处于疫情高发阶段,故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使得各大 主要城市的社会面活动节奏显著降低。不过以北京为例,在“新十条”发布后北京出现疫情飞速传播、居民快速感染 的现象,地铁客流量显著降低,但近一周多的数据表明北京越来越多的人阳康恢复正常出行。

 

计算机行业受疫情防控影响较大,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经营弹性有望凸显。前期较为严格的防控政策使得计算机公司 在订单获取、实施交付与验收结算等环节上均面临较大阻碍。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虽然较多员工短期可能密集感染 而无法正常工作,但随着社会面工作生活节奏的恢复,计算机公司有望在订单获取、实施交付与验收结算等环节上恢 复较高的业务经营节奏,从而实现较高的经营与业绩弹性。

 

2.2、科技自立自强不可逆转

 

新的国际形势背景下,甚至连开源体系都无法绕开科技战,科技自立自强趋势不可逆转。2022年第一阶段的党政信创基本收尾,当年形成低基数。信创的第一阶段——3年党政信创工程现在基本到达尾声, 在2022年迎来收尾,从而使信创在2022年形成基本面的低位与市场规模的低基数。 2023年迎来“小信创”向“大信创”的转变,有望推动信创市场增长加速。随着党政信创在部委、省市层面的收尾, 更广阔的区县需求将开启更大的信创潜在市场。同时,以军队国防为代表的特殊行业,以及金融、石油、电力、电信、 交通、航空航天、医疗、教育为代表的关键行业也将于2023年正式迎来信创改革浪潮。

 

信创是对中国IT系统框架的全面重构,覆盖底层基础软硬件与上层应用的全方位。信创是对中国IT系统框架的全面重构,从底层 基础软硬件、中间层再到上层应用软件,均将迎来国产化替换浪潮。直接受益:主要是指整个技术栈上国产化率低的环节,通过信创替换海外玩家实现份额的大幅提升,具体体现在1)底层: CPU、GPU、固件;2)中间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3)应用层:办公系统中的Office与邮件系统、以ERP为代表的 经营管理系统、以CAX、EDA、BIM为代表的工业软件。 间接受益:主要是指国产化率已经较高,但由于基础软硬件体系的重塑,带来新的更新、升级增量需求,同时存在格局变化的机 会,具体体现在1)以PC&服务器和打印机为代表的硬件设备、网安;2)应用层:办公OA、金融科技、医疗科技等生产系统。

 

2.3、人员增长变化对利润影响更大

 

疫情对2020年和2021年的业绩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21年的人员的扩张和薪酬的提升进一步放大了影响,但2021 年的营收已经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的人员的扩张和薪酬的提升进一步放大了影响,2022年的费用增长压力更大,随着人员扩张节奏的放缓,预期 未来的费用压力会放缓。

 

3、沿着信创、疫情和政策寻找困境反转方向

 

3.1方向一:信创直接受益环节

 

信创直接受益:主要是指整个技术栈上国产化率低的环节,通过信创替换海外玩家实现份额的大幅提升。 操作系统是整个计算机的核心系统软件,主要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并提供必需的人机交互机制。操作系 统可分为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移动操作系统;按照源代码是否开放,操作系统可划分为开源系统和闭源 系统两类。 截至2020年,全球操作系统市场规模约367.6亿美元,同期中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约791.1亿元,其中国产操作系统市 场约26.68亿元,占比约3.4%。

 

数据库是支持一个或多个应用领域,按概念结构组织的数据集合,其概念结构描述这些数据的特征及其对应实体间的 联系。数据库既是业务数据的存储中心,也是统计分析计算的基础,是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软 件。 按管理的数据结构,数据库可分为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包括键值型、文档型、图、对象型 等);按设计架构可分为集中式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按部署模式可分为本地数据库和云数据库;按应用场景可分 为 OLTP 事务型数据库、OLAP 分析型数据库、HTAP 混合型数据库;按存储介质可分为磁盘数据库和内存数据库; 按商业模式可分为商业数据库和非商业数据库。

 

全球市场而言,微软、亚马逊、Oracle三家占据全球数据库市场2/3以上份额。 国内市场上,2021年Oracle占中国关系型数据库管理软件市场的22.45%,华为、达梦数据、微软、SAP分列二到五 名。和全球市场相比,国内数据库市场上已出现达梦、人大金仓、南大通用等较有竞争力的国产厂商,占据实质性的 市场份额。Office市场上,微软仍然是全球市场上的老大。微软于FY22 Q3业绩电话会议披露,Office 365付费用户数已达近3.45 亿。国内主要Office厂商则为金山办公,截至 2022 年 6 月,金山办公主要产品月活设备数超过 5.70 亿,其中 WPS Office PC 版月活2.32 亿,领先其他国产办公软件;WPS Office 移动版月活 3.34 亿。 尽管全球范围内差距仍然存在,但在国内Windows平台上,金山办公的WPS Office产品体现出了足够的竞争力,其覆 盖率正快速追近微软Office产品。

 

3.2、方向二:网络安全

 

根据威瑞森《2021年数据泄露调查报告》,勒索软件攻击频率在2021年翻了一番。另据深信服发布的《2021年度勒索 病毒态势报告》,2021年全网勒索攻击总次数超过2234万次,影响面从企业业务到关键基础设施,从业务数据安全到 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根据IDC,2021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为1687.7亿美元,同期中国仅约为121.8亿美元。 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增速引领全球。到2026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预计将达318.6亿美元,2021-2026年CAGR为21.2%, 领先于全球同期的11.3%。 2021年7月,工信部发布《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设定发展目标, 到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

 

3.3、方向三:医疗IT——有望持续高景气

 

进入"十四五"时期,随着医改持续深入和新兴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信息化正在进入升级跨越的转折期。医疗软 件已经成为支撑医疗业务运行的必要工具,具备赋能医疗业务的能力,而随着医疗大数据的价值焕发,医疗软件正进 一步发展成为创新医疗技术、提高治疗水平与提高医疗质量的智能化医疗工具,医疗软件蕴含着长期红利,呈现出巨 大丰富的发展潜力。 根据IDC的数据,中国医疗行业IT支出在 2021 年达到 494.0 亿元人民币,预计到 2026 年将会达到 920.7亿元人民 币;2021年医疗软件解决方案的总体市场规模为160.4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6.1亿元人民币。

 

2022年11月国家卫健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规划》提出“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互通共享 取得标志性进展,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三级医院实现核心信息全国互通共享。” 《规划》对区域卫健平台、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等均提出了相应建设要求。医疗器械贴息贷款2000亿元,其中小部分资金用于医疗信息化项目。根据目前招投标信息,预计医疗IT占比3%-5%左 右。 22年Q4将有50-100亿元的医疗信息化项目集中释放,预计23Q1-Q2落地,刺激下游需求释放,缓解疫情给医院IT建设带 来的资金压力。

 

3.4、方向四:建筑地产信息化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关系: 房地产:以土地和建筑物为经营对象,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以及维修、装饰和服务的集多种经济活动 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房地产行业是进行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房地产行业 涉及住宅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但一般不包括住宅建筑的具体建造工程实施。 建筑业: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属于第二产业。建筑业直接涉 及建筑的工程建造环节,包括对住宅建筑、工程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建造,但一般不涉及建筑生命周期中的其他环节。 房地产企业开发设计的住宅由建筑业企业完成施工建造,因此房地产本身即为建筑业的一个需求,但建筑业本身不仅 有对房地产的住宅开发需求,也有对基建、工程建筑的需求。

 

今年以来,地产建筑行业景气度持续下行,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挑战。对此,国家和地方纷纷从多个层面出台政策对 地产行业经营予以支持,近两个月更是连发“金融十六条”和“三支箭”,全面支持地产行业恢复正常经营节奏。 “金融十六条”:11月23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 内容涉及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依法保 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六大方面共十六条具体措施。 房地产“三支箭”:11月以来,央行联合多部门从信贷、债券、股权三个融资主渠道,对地产企业提供再融资支持。

 

3.5、银行业IT投资规模稳步增长

 

银行业IT投资规模稳步增长。根据IDC的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IT投资规模由2012年的669.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 1557.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9.8%。仅2020年受疫情影响,同比增速放缓。 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复合增速超20%。根据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2021年,我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由 2012年的99.6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89.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1.8%。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保险行业总体IT投入规模为354.8亿元,2017-2021年复合增速为12.06%。 2017-2020年,中国保险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65.4亿元增至121.4亿元,期间复合增速为22.9%。2021年IDC调整统 计口径,新口径下2021年中国保险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101.2亿元,同口径下增长19.6%。

 

2021年,以金融为代表的行业信创迎来元年。随着党政、金融信创局面打开,试点成功的信创产品和服务可以复制到 更多的领域。根据零壹智库对工信部及下属机构、地方经信委等职能部门公开的优秀信创案例情况测算,截至2021年 12月底,信创落地应用进展最快的分别为党政领域和金融行业。 在金融机构中,银行、证券和监管机构信创参与度较高,招标项目数量占比分别为52.02%、23.70%和15.03%。根据金融信息化研究所发布的《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报告(白皮书)2020-2021》报告显示,依据对46家金融机构的调 研,有40家制定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占比达到86.96%,其中将数字化转型确定为企业级战略有38家,占比达 82.61%。

 

 

更多详细信息,请您微信关注“计算网”公众号: